1年半前尹阿姨因结肠癌行手术治疗,术后予以化疗,后出现骨转移,骶尾部疼痛明显,来我院中西医结合肿瘤门诊就诊,评估为中度疼痛,经穴位贴敷、中药等综合治疗后转为轻度疼痛。事实上,肿瘤患者都会经历各种不同程度的疼痛,即癌痛。它是肿瘤患者最常见却又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本文将告诉您: ★ 为什么会产生癌痛? ★ 如何向医生描述癌痛? ★ 癌痛传统治疗主要有哪些? ★ 中医药治疗癌痛有何优势? ★ 中医药有哪些癌痛特色治疗项目? -- 癌症本身引起的疼痛 -- 占70%~80%,通常是由肿瘤转移侵犯周围组织、肿瘤生长压迫周围组织或阻塞脏器引起的。 -- 癌症诊疗引起的疼痛 -- 占10%~20%,由一些有创性诊断及治疗措施引起。如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病理活检等操作引起的疼痛;手术所致的伤口疼痛、神经损伤;放化疗引起的神经病变、栓塞性静脉炎、放射性炎症等。 -- 社会心理因素 -- 绝大多数的癌症患者都会出现愤怒、焦虑、压抑等各种负面情绪,而这种负面情绪本身就会给人带来痛苦。 患者的主诉是评估癌性疼痛的标准方法,临床上常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评估。在纸上画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根据自我疼痛感觉选择不同数值。疼痛程度分级标准为: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7分中度疼痛(疼痛影响睡眠);8~10分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10分剧痛(不能忍受)。 -- 抗肿瘤治疗 -- 在条件允许下可选择外科手术切除、放化疗、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或靶向药物治疗等方案,若肿瘤及疼痛能得到控制,说明治疗有效,建议继续该治疗方案。 -- WHO 推荐的三阶梯治疗方案 --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 第二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或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 第三阶梯,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或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 -- 神经切断治疗 -- 对一些明确原因或定位的疼痛可以行外周神经干切断、脊髓传导束或脊神经后根切断,通过手术切断神经支配来达到止痛的目的。 -- 区域阻滞治疗 -- 对一些躯干部位的疼痛,也可以在脊椎椎间孔附近注入神经损毁药物,使神经组织脱髓鞘、变性,使痛觉传导中断而疼痛消失。 中医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很多特色治疗方法可以推广于临床,对癌痛的控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药治疗癌痛具有一定的优势: ● 可提高癌性疼痛患者的痛阈,镇痛效果持久、缓和,无成瘾性、耐药性,无胃肠道刺激,不良反应小。 ● 方法多种多样,如中药内服、针刺、艾灸、贴敷、耳穴压豆、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中药离子导入等方法,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 可灵活加减,对症施治,可根据患者病痛特点、部位选择药物和治疗方式。 ● 配合西药可以增效减毒,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中医理论认为,肿瘤之所以发生疼痛,关键是瘤毒内蓄、气凝血淤、真气虚衰、脉络失其所濡而致。癌痛病机大致分为虚实二类,临床上常表现为虚实相兼,虚实有所偏重的情况。治疗主要是针对癌痛的病机采取疏通经络和补益气血的方法。 ●证候特点:痛势较剧,呈热痛,得冷稍减,或见局部红肿,常有发热、热势或高或低,口干口渴,便秘尿赤,口气热臭,病人情绪不宁,烦躁易怒,或影响睡眠,舌红绛苔黄燥少津或无苔,脉数。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止痛。 ●方药:清瘟败毒散(《疫疹一得》)加减。 ●证候特点:疼痛或急或缓,常有冷感,痛有定处,得温痛减,或喜按,遇冷加剧,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青紫,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而润,脉沉、细、弦。 ●治法:散寒助阳,温经止痛。 ●方药:桂枝附子汤(《金匮要略》)加减。 ●证候特点:外湿者,肢体困重酸痛,痛势缠绵,或肢节重着不仁,或兼头痛头重,精神萎靡,或有低热,汗出热不解;内湿者,多呈脘腹胀痛、闷痛,持续不解,绵绵不休,或兼食欲不振,面色晦黄无华,口腻不渴,呕吐恶心,脘腹痞满,便溏泄泻等。舌质淡或有齿痕,苔白腻,脉濡。 ●治法:祛湿通阳,化气止痛。 ●方药:外湿者: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内湿者: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证候特点:脘腹疼痛而胀,走窜不定。病者往往精神抑郁,或易激动,躁急不安,常伴有脘腹满闷,嗳气,食少纳呆,或善太息,呕恶欲吐,舌苔薄白或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宽中止痛。 ● 方药: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证候特点:疼痛剧烈,如针刺刀绞,痛有定处,拒按,持续时间长。患者常面色晦暗,形体消瘦,皮肤甲错或有瘀斑、瘀点,或伴有吐血、衄血、便血,舌质青紫,舌下脉络迂曲,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证候特点:疼痛呈钝痛、隐痛、胀痛、木痛,可因病变部位不同而表现为多种形式。往往兼有痰浊内阻的症状如痰涎壅盛,胸膈痞闷,咽喉不利,呕恶吐涎,面黄虚浮,便清或泻下不爽,或局部结块、质硬,舌苔白厚腻,脉滑。 ●治法:化痰散结,利气止痛。 ●方药:海藻玉壶汤(《外科正宗》)加减。 ●证候特点:痛势隐隐,绵绵不休,疲劳后尤剧,伴形体瘦弱,面色无华,身倦无力或卧床不起,神疲懒言,语音低微,舌淡,脉细。 ●治法:气血双补。 ● 方药:十全大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中医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的通道,而穴位则是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不仅反映各脏腑生理病理的功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针刺在治疗癌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针刺,可以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达到经络通畅,气血运行,“通则不痛”的目的。针刺强调辨证取穴,首先明确癌痛部位发生于哪一经、哪一脏腑,病机寒热虚实,然后选取相应的穴位,确定补法、泻法或补泻兼施。取穴方法:取郄穴法、首尾取穴法、俞募取穴法、取八会穴法等。常用腧穴为足三里、阿是穴、合谷、内关、三阴交等。每天留针30分钟,以3周为一个疗程。 艾灸是通过一定距离的对特定穴位进行热力和药力的输送达到温通经脉的作用,散淤化瘀,缓解肿瘤引起的疼痛。其选穴多以足三里、中脘、神阙、关元等具有补益作用的腧穴为主。 运用中药敷贴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通过经络的传导,可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癌性疼痛起到通络止痛之功。中药贴敷于阿是穴可有效缓解癌性疼痛。 耳穴压豆 采用王不留行籽进行单侧耳穴压豆,取交感、神门、皮质下、脾、胃、食道、贲门、三焦、大肠、直肠及疾病所在脏腑在耳耳廓相对应的穴位进行埋豆,指导患者用拇指和食指指腹置于耳廓正面和背面相对按压,直至局部出现热、麻、胀、痛的感觉,每穴持续按压20~30秒,间隔少许,再重复按压,每次每穴按压3~5分钟,每天按压3~5次,每周2次双耳交替进行,7 天为1个疗程。 穴位埋线 主穴:足三里+背俞穴(肝癌-肝俞,肺癌-肺俞,乳腺癌-膈俞,胰腺癌-胃脘下俞或胰俞,胃癌-胃俞,结直肠癌-大肠俞,骨转移癌-按转移灶脊髓节段选择) 配穴:①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虚证-胆俞,实证-阳陵泉,虚实夹杂兼选;②肺癌:虚证-大肠俞,实证-尺泽,虚实夹杂兼选;③胰腺癌:虚证-中脘,实证-合谷,虚实夹杂兼选;④胃癌:虚证-中脘,实证-内关,虚实夹杂兼选;⑤结直肠癌:虚证-光明,实证-支沟,虚实夹杂兼选;⑥骨转移癌:选择夹脊穴(按转移的脊髓段)为配穴。5天1个疗程,共2个疗程,10天。 穴位注射 可予以吗啡、盐酸曲马多等足三里穴位注射止痛。 中药离子导入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 可选用红花、当归、茜草、生川乌、生草乌、独活、威灵仙、艾叶、透骨草、细辛、伸筋草等。每天治疗1次,治疗时间0.5个小时,10 天为1疗程。为什么会产生癌痛?
如何向医生描述癌痛?
癌痛传统治疗主要有哪些?
中医药治疗癌痛有何优势?
中医药癌痛特色治疗项目
中药内服辨证治疗
热 毒 内 蕴 证
阳 虚 寒 凝 证
湿 浊 困 阻 证
气 机 郁 滞 证
瘀 血 阻 络 证
痰 浊 留 滞 证
气 血 双 亏 证
针灸
艾灸
中药敷贴